創業要學會借力,單靠努力很難做大!
一、借力是一種智慧
《荀子·勸學》中曾提到“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于物也”,講的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,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。
《三國演義》里,諸葛亮每一場大戰都會巧妙地依靠“借力”取勝。
如草船“借”箭,不費一兵一卒,不足三天就向曹操借來十萬支雕翎箭,充實了友軍東吳的軍械。
“借”東風火燒赤壁,十萬曹兵被燒得丟盔棄甲,最終以少勝多,成就千古佳話。
加微信:56636097,免費領取創業秘籍《旗幟網絡筆記》電子書
再看看劉備,此人曾經不過是靠編草鞋為生的窮苦小販,文不及孔明,武不及關張。
卻能讓孔明、關張等人都為其所用,這是為何?
正是因為劉備擁有運籌帷幄的本領,懂得文借諸葛孔明、武借關張等將,才能成為最終統一天下的領導者。
善于借力,是一種智慧,也是一種謀略。
在現代社會,很多有名氣的大boss都有“善于借助外力”的本領。
像馬云、馬化騰等這些大佬,不也正因為他們手下有大將,來借助他們的技能和智慧來完成自己的偉大事業嗎?
二、努力,也要借力
春秋時,魯國單父縣長職務空缺,魯國君請孔子推薦一名學生上任。
孔子推薦了巫馬期。巫馬期上任后十分努力,兢兢業業地治理單父縣,雖然治理得當,但巫馬期卻因為勞累過度而病倒。
于是,孔子又推薦另一名學生宓子賤。
子賤一邊彈琴一遍唱曲來到了單父縣,他在官署后院建了一個琴臺,終日鳴琴,身不下堂,日子過得很是滋潤,并且單父縣也治理得當。
巫馬期不解,為何宓子賤終日鳴琴也能將單父縣治理得很好。
于是,他找到子賤交流心得。
巫馬期看到健康滋潤的子賤,羨慕地握著子賤的手說:“你比我強,你有個好身體啊,前途無量!看來我要被自己的病耽誤了。”
子賤搖搖頭說:“你我之間的差距不在身體,而在于方法。
你做事靠的僅僅是自己的努力,可是事情那么多,你一個人的力量卻十分有限。
努力的結果只能是勉強支撐,最終傷害自己的身體。
而我用的方法是調動有才能之人為我所用,調動的能人越多,工作就越輕松。”
有100件事情,一個人都做了,那只能叫努力。
有100件事情,老板借助他人的力量,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。
而且回過頭來還要感謝他提供這樣一個鍛煉機會,這就是借力使力!
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,努力之人遠遠不如善于借力之人。
靠自己的努力終究能力有限,而讓他人為己所用并達成目的,則事半功倍。
所以,聰明的老板可以不必掌握很多資源,只要能調動他人資源為自己服務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