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計劃失敗了,還是制訂了失敗的計劃!
從小到大,你肯定完成過各種計劃,這些計劃有簡單有復雜。
我們常說計劃失敗了,為什么計劃失敗?
到底是計劃失敗,還是一開始就制訂了失敗的計劃?
要想了解這個問題,先來看看一個成功的計劃所具備的3個要素:
1、計劃要現實、可實現。
極端點舉例,如果你的計劃是制造長生不老藥,這個計劃注定是失敗的,不現實,人人都知道世界上不可能有長生不老藥!
或者,你覺得馬云很牛逼,你想成為第二個馬云,現實中,你是一個小屌絲,離馬云八竿子打不著,這種計劃,基本也是夭折,偉人畢竟只是概率事件。
2、不要時間過長
愚公移山的故事,我們都聽過,移山是個持久的事,子子孫孫都要發力,一旦某個子孫不想干了,計劃就直接泡湯。
古人看到鳥在天上飛,就想,人能不能也在天上飛,于是開始研究,到死也沒研究出來,不過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,經過幾十代人,最終出現了飛機。
我們不是偉人,計劃是為了讓當前的生活更美好,如果無法滿足這個需求,不要也罷。
很多人會按“年”來制訂計劃,但完成的少之又少,完成不了的原因大多由于很多“意外”所導致!
生活中,處處有意外,對于能力較弱的人來說,最好的方式是制訂“星期計劃”。
星期計劃對于完成率來說會比較高,同時能及時收到反饋結果,便于調整。
3、計劃完成預估時間要合理
一本書,合理的時間,可能需要1天看完,在制訂計劃時,你錯誤的給它分配了一個小時。
這種不合理的時間,會導致你的計劃在制訂時已經失敗,不管怎么執行,結果都一樣!
綜合上面3個條件,如果你的計劃不在這3條之中,那么你的計劃失敗率就會很高。
是計劃失敗了,還是制訂了失敗的計劃,就能一目了然!
如果在陌生領域制訂計劃?
很多時候,我們做一件事情,都是沒有干過的,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陌生領域。
比如:寫軟文、學PS、學營銷、練腹肌、減肥等等。
對于陌生領域,我們一無所知,計劃對于我們來說,無從談起。
人只能對熟悉的東西制訂計劃。
這個時候,最好的方法,就是一切從簡。
找到你覺得能讓你變好的一個動作,去做!
慢慢熟悉這個領域,最后再制訂計劃。
制訂后,去做,去優化調整,最后達到最佳!
比如:你想學營銷、你覺得流量很重要,那就先去學流量,學的過程中,你可能會發現,還有文案、策劃產品、建立品牌、自媒體、布局等等東西。當你知道這些概念后,就可以制訂計劃去專門練習自己的某項技能,慢慢形成自己的影響。
計劃固然重要,行動更重要!
沒有行動的計劃,就是紙上談兵!
